夏天已经过了一半,同事小莉曾经在月初立下flag,要在七月份一个月减20斤,这马上就月底了,小莉却是愁眉苦脸。
因为为了减肥,小莉咬牙切齿办了健身卡,请了私教,连最爱参加的同事聚餐都给推了,为的就是这一月减去20斤。
可是这个月就快过完了,小莉的节衣缩食仅仅换下来两斤肉,她备受打击,决定彻底不干了,又是运动又是节食,这么辛辛苦苦才瘦了两斤,这不是开玩笑吗?不减了,坚决不减了。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像小莉这样的同事或朋友,刚定下目标时,豪言壮志,意气风发,动静还挺大,可是不久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果断放弃了,是他们自制力不好吗?还是诱惑太大?
这不,暑假来到,王姐犯了愁,上一年级的儿子平时特别爱看书,只要你不叫他,饭都能忘了吃,可是放假以来,老师要求每天读书一小时,还分开完成,王姐想好啊,这对儿子绝不是问题,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一会就完了,可谁知道,只要一定时间,孩子十分钟不到就坐不住了,一会问问时间到了没,一会儿又口渴喝水,然后再上个厕所,时间过得是快,可是读书的乐趣却是荡然无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如何达成目标》一书中,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博士告诉我们,是目标出了问题。
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她多年以来专注于研究为什么有些人在遇到困难时放弃目标,而有些人则可以战胜挑战。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不断升级打怪、实现目标,小到减肥、健身、戒烟,大到考学、升职、创业,无论目标大小,只要成功实现,我们的人生就可以顺利进步;如果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人生就很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能否达成目标,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成就与幸福。
海蒂博士就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只要你坚持这些经过科学验证的方法,你就很大可能获得成功。而且,你还可以帮助孩子或是爱人,朋友等设立并达成目标。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又如何去实现目标呢?
首先,我们要先学会定目标。之所以目标达不到,或是我实现了这个目标,而在另一个目标上栽跟头都是因为目标出了问题。
那么目标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主要有以下3种因素:
1、目标不合适,计划太笼统
就像我的同事小莉,一个月减20斤,这个目标合理吗?科学吗?小莉关注的是20斤这个结果,还是减去20斤的过程呢?
她办了健身卡请了私教,那么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小莉要审视这个目标是否符合自己,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调整,然后具体怎么实行?
我们总说减肥只需要两步:
第1步:少吃
第2步:多运动
海蒂博士说“少吃点”,“多动点”,这些目标太过笼统,一定要避免,想要实现目标就要从具体步骤开始。
在这有个小技巧可以帮我们完成,什么技巧呢?海蒂博士称其为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就是使用“如果……那么……”的句式来设定目标。比如:
★把“我要多运动”改成“如果到了每周三、周五的傍晚五点,那么我就去操场跑步”。
★把“我要减肥”改成“如果今天已经摄入了1800卡路里,那么我就不能再吃了”。
在书中,海蒂博士告诉我们,执行意图就是帮助我们把目标拆解为具体步骤,在大脑中埋下时间、地点的触发点,化解可能的障碍。它巧妙运用了心理的时空转换,是大脑对未来许下的承诺。
包括我们对可能出现的障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如果朋友周末叫我出去吃饭,那就拒绝并告诉他们周三中午才可以。”
这样设定的目标才更具体,也更容易执行。
2、对于目标设定过于乐观
还是以我的同事小莉为例,她把目标定为一个月减20斤,她可能通过想象自己减去20斤后的样子,是多么美丽苗条,所以更加有信心。
她可能也了解那些成功在一月减下来20斤的案例,觉得为了美,自己也应该能够做到,其实这些都反应小莉对情况估计可能过于乐观了。
我们都知道乐观的情绪是有益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有些乐观情绪其实是危险的。
倘若你对后果考虑不全,准备不充分,冒了不必要险的话,你可能会为你的乐观主义付出惨痛的代价,如同小莉,觉得别人可以减重20斤,自己应该也可以,但是当目标没有达到时,直接就放弃了。因为在遭遇挫折后,乐观主义者更可能选择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而不是去分析哪里出问题,需要改善,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
我们要清楚不切实际的乐观其实是对于无法掌控的情景表示乐观,比如固定的能力,命运,运气等。如果你相信自己天生比别人能力强,毅力足,这只会让你在困难前束手无策,而不是采取必要的行动。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努力上,而不是聪明才智与能力,让自己多关注坚持与计划,还有设想成功所需的具体步骤,比如小莉就可以想想每天怎么锻炼,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以及应对障碍的方案,这能够帮助她更好地准备,这就是切合实际的乐观。
而切合实际的乐观也更容易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3、没有给予反馈
同事小莉还好,因为她请的有私教,所以一段时间的减肥训练后,私教肯定会对她做出评价,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然后会从专业角度给予其调整和改变,那么其它的目标呢?没有教练怎么办?这时你就需要有人监督,给予你鼓励和批评了。
出于对方感受的顾及,有时你问到他人或是他人问到你,这一段时间的计划有没有效果,需不需要调整,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已经努力了”“不是你的原因”,这虽然会让他们或自己好过些,但是也会让人更无所适从,毫无动力。
我们或是他人要对别人的表扬真诚,对事不对人,还要避免和他人比较,而且不管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切合实际,要具体的指出问题的本质及解决方法,对方才会更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目标和行为,才更有可能达成目标。
解决了目标制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达成呢?
海蒂博士告诉我们有这样几个环节,可以帮助我们:
1、增强自制力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自制力并非一成不变,它就如同肌肉一样,得不到锻炼也会萎缩,当你适当运用它,使它得到锻炼,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也使我们能够成功实现目标。
那么如何锻炼自制力,作者给出的办法就是接受一些平常不愿接触的挑战。比如不再吃高热量零食,每天走路30分钟。
当你想对困难让步时,就告诉自己,别放弃,从一项活动开始,制定计划,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比如我想吃零食了,那就吃块苹果或者喝杯酸奶吧。
刚开始会有些难,但慢慢习惯后就会变得容易了。随着自制力的锻炼和加强,你会接受更多的挑战,并进一步强化自制力。
当然,肌肉也好,自制力也好,都会疲劳,我们要学会适当歇息,别对自己要求太多,先从一项任务开始慢慢做起。
还有我们也可以想想或者观察别人发挥自制力的情景,尤其是那些你希望成为的人或你的榜样,让自己的自制力受到他们的感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自制力。
最后我们还要承认不管你的自制力有多么强大,但是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的局限性。比如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你最好不要同时挑战戒烟和减肥。
你自己或许也看到别人经历过,我一个月要看完10本书,每天跑步5公里,单词背50个,写作1000字,结果往往都放弃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看到自制力的局限,在大量使用后,自制力会暂时耗尽,所以你在一个时间段要完成那么多目标,可是一项任务就已经用了很多自制力,你再做其它,自制力的能量已经很低了,甚至是没有,也怪不得会放弃。
2、转变思维
在看待目标时,你是注重展示才华还是谋求进步?如果你的目标是证明你擅长做自己做的事情,那么你在遇到障碍时就会倍感耻辱,甚至一蹶不振,因为你认为自己能力收到挑战,能力出现问题,所以你就会很容易受打击从而放弃。
如果你的目标是让自己获得成长和进步,那么你在遇到障碍时,就会把问题聚焦在解决方法上,你可能会问到自己:我不够努力吗?我的方法是不是错了?我需不需要别人的帮助?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应对,会让你在困难面前更加坚韧,收获也会更多。
作者海蒂博士说这种追求“成长进步”的目标同成长型心智密切相关。什么是成长型心智?这是海蒂博士的导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可提出的概念。
书中说,德韦可发现,一些人常常相信智力、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倾向于从自己的智商、性格角度看待任务的挑战;而另一些人则常常相信智力,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前者,德韦可称之为僵固型心智;后者,德韦可称之为成长型心智。拥有不同类型心智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
僵固型心智的人往往倾向于自己的智商和以往的既得成果,但是一遇到挫折,就会很容易受打击,从而一蹶不振;成长型心智的人则会更灵活的看待结果,也会更容易接受挑战。
德韦可也做过相关实验,这个实验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是什么呢?就是夸孩子聪明或是用功,德韦可在400个学生里分两组做调查,结果发现被夸赞用功的那组学生成绩较好,也更能应付困难的功课。
就如同大家对女孩男孩学数学的评价,老师说起大多数男孩就是“你这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好好学”,女孩呢?往往都是“女孩学数学不行,不如男孩机灵”
对女孩的评价很容易放在能力层面上,也使得有些女孩因此而放弃。所以实验结果告诉我们:赞美孩子的天赋,很容易让他们误认为凭天赋就可以成功,不用努力。结果他们因为害怕挑战,就不会保持好成绩,反而停下来任人赶上。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维,承认“展示才华”确实可以使人表现优秀,但是,“谋求进步”却可以让人更享受奋斗的过程,从容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做出更好的成绩。
不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把侧重点从“能够证明什么”转变为“能够学到什么”,这样你会更快乐,收获也会更多。
3、提升动力和决心
为什么王姐儿子自己读书时会忘了时间,忘了一切,完全沉浸其中,但在老师提出要求后他反而不想读了呢?
那我们就要先问一个问题了,每天读书一小时,是王姐儿子的目标,还是老师的目标?心理学家马丁塞格里曼说过,人应当选择“真实的”幸福的目标,它能够产生最强的动力和最大的满足感。什么意思?我想王姐儿子的老师肯定是出于好意,想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规定孩子每天读书一小时,这也是敦促他读书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却牺牲了孩子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阅读动力,如果能对这种动力进行保护和培育,王姐的儿子肯定终生受益。
所以,我们要为自己选择目标,这能产生最强的动力和最大的满足感。对于王姐和孩子的老师来说,应该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孩子,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多少?让孩子去制定规则,因为自己选择的目标会带来一种特殊的动力,即内在动力,也就是一种为了事物本身的原因而做事的渴望。
当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活时,他们会更享受做事的过程,会觉得一切更有趣味,也会发现自己更有创造力,能够更急深入地处理问题,在困难面前也不会轻言放弃,表现也会更好。内在动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激励我们朝着目标迈出第一步并坚持下去。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激发并维持个人的动力,自主感尤为重要,比如在学校里,当老师重点关注学生需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通过提供资源来培养这些兴趣爱好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这种“自主感支持”。给学生提供“自主感支持”的老师给学生提供了选择,创造了共同决定的机会,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决心。
因为他们对自主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所以他们才会爱上学习,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多。反之,如果老师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学习,包办所有决定,而且很少向学生解释,决定教学生什么,学生就得接受什么,却是大大伤害了孩子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所以,对于王姐和孩子老师来说,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在这个过程可以去引导他制定科学的计划,给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感觉和机会,相信这会更加强化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这种自主选择还有另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这是人们把对方规定的任务最终转化为他们个人目标的最佳途径。心理学家称这个过程为内化。当人们把外在的规定和要求转化为内在价值观所认同的事情时,内化便发生了。我们的动力和幸福感增强,那么也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我们要不断进步,不断升级,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个世界存在着太多行动破坏者,我们与矛盾、分心、诱惑同行,海蒂博士的《如何达成目标》告诉我们,要升级自己的行动工具箱,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从僵固型心智转变为成长型心智,从目标意图转变为执行意图。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帮助下,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